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需要跨部门配合才可以完成。包括:前端、后端、产品、内容生产、市场等部门一起合作。因为微数据在搜索结果中实现,除了在代码中添加之外,还需要考虑内容产生是自身还是用户。所以需要更改网站用户界面、后台界面。当界面改变后还会涉及用户体验问题。国内外很多大网站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做的都不是很好,除很多网站都是很早前开发的,没有考虑这概念之外,还有部分是使用RDFa,微格式(RDFa,微格式这两种方式用扩展性和兼容性问题,微数据是目前GOOGLE、YAHOO、BING搞的一个新标准。RDFa,微格式目前同样支持。
还有一个原因是手机端的流行,所有人都认为移动是未来的战场和唯一,大公司都把资源和重心向移动倾斜,对WEB页面的重视程度下降,或者没有动力去改善。当然SEO在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逼格很低的工种,对于有钱的公司来说SEO的流量对比PPC流量来说几乎可以抹掉。于是PPC变成一项高深的技术活,SEO变成一项发外链找资源的活,而且很多公司都把PPC都等同于SEM。我个人的观点是PPC最重要的是数据分析能力,SEO则更需要掌握前端/后端/产品能力,如何把内容、用户浏览体验、搜索结果表现结合在一起去改进网站质量。
3、微数据对网站本身就是很好的数据分类和信息规划,如果做的好其本身不就是大数据的基础吗?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规划和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GOOGLE既然做了微数据统一标准,未来肯定会对GOOGLEANALYTICS做改进,增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维度和指标。不就是大家更期待的更接近和了解用户吗?
知名的搜索引擎都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以内容和用户浏览体验为搜索表现核心。同时流量入口正在改变,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站崛起,降低了搜索引擎所占网站流量份额,即流量入口正在改变。SEO思维应该从SearchEngineOptimization转变为WebsitePerformanceOptimization(我自己想的名称,以下简称WPO),也就是不再单一以搜索引擎排名与流量为标准,而是以页面质量与用户浏览体验为标准。事实上GOOGLE从始至终提倡的都是WPO,也就是GOOGLE说的,如果没有搜索引擎你如何去针对你的用户去营销。当然目前外链仍然是网站获得排名结果前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为搜索质量的改进需要很长时间。使用WPO的好处还有如果未来人们不再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那么拥有较好页面质量与用户浏览体验度的网站依然会受到用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