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里不是说的笼统的公众号涨粉,而是特指公众号图文涨粉。也就是具体某一篇文章发出去后带来的粉丝增长量,不是活动涨粉、也不是互推涨粉或者外推涨粉。)
在我看来,大多数人都是死在这里,碰见问题马上就开干,完全就不分析原因,也不提前规划,改到哪算哪。
你都不知道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何一个个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到真正能提升你公众号图文涨粉率的影响因素并提供最优方案?
要知道,我们前面分析假设的影响因素,那都只是可能而已,或者说只是假设,这还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假设还没有经过验证。
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根据经验,随便想到一二个能提升图文涨粉量的影响因素,就拍着胸脯说肯定是由这个导致的,然后火力全开,大刀阔斧。
所以说,所有未经验证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所有未经过验证的影响项也未必就是需要重点优化的关键影响项。
就好像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公众号,100阅读的文章和2000阅读的文章,带来的涨粉量都是不同的。
● 你的图文标题是否能激发了用户好奇心,愿意打开?优化标题应该能提高文章阅读量从来带来更多粉丝增长。
● 你的图文封面图是否有趣 ? 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否能促进大家点击打开?优化封面图应该也行。
● 另外,你的推送时间是否是目标用户阅读高峰时间?推文时间也会直接影响到图文的最终阅读量,可以参考《公众号什么时间推送文章效果最佳?最新权威数据解读》)
当然,这里没有提到互推图文、外部、多平台发布等来提高文章阅读量,因为我们这里重点说的是提高一篇图文的自然增粉量。
不过,阅读量这里也会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它的阅读量大多都是来自公众号内部的,那再多的阅读量也带来不了新粉丝。
新关注一定是来自还没有关注你公众号的人,而不是已经关注了的人。这是本质的区别,我们要让那些看文章时还没关注的人关注我们。
这个时候,问题就是只有“已经关注的人”把文章分享出去了,让更多的“还没关注的人”看到,才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是吧?
要用户分享,同样也是要给用户一个分享的理由,每个人其实都是喜欢分享的,你见到过几个人藏得住秘密?但人又都是逐利的,没有理由谁又会分享!
这就要再次提到《疯传》 、《社交币》里面重点提到,很多互联网大V大IP都在用的“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这个概念木木老贼之前讲到过,简单来说,我们在微信上转发分享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包装和完善我们自己,塑造个人形象或巩固社交地位。
自我补完就是说,这个内容,它与我们的观点、认知、态度、追求等基本一致,被我们认同和接纳,并帮助我们强化和完善自己固有的形象和价值观。
● 帮助用户表达想法:你的内容能帮用户说出了内心想说的话吗?特别是他们想说又因为种种原因说不出来的?
● 满足用户帮助他人的需求:你的内容能够让用户分享出去能帮助自己的朋友吗?分享转发可以让用户跟他人保持良好关系吗?
● 促进社会比较/满足用户攀比心理:你的内容能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地位?更有深度?更有逼格?更有钱吗?
要是你的内容能够提供足够的社交货币(提供谈资、帮助别人、展示形象、帮助表达、促进比较),那就能大大提高转发分享的几率。
哪怕是图文阅读量很高,哪怕是阅读的外部新用户很多,但是如果大家仅仅只是点开,你的内容留不住人,或者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你有没有对比过你的内容和同类公众号的内容?你是否对你的内容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你是否比他们更加用心的在打磨优质内容?
我们为读者做得越多,相应的,他们也会对我们的支持越多,这是相互的。读者不是傻子,他们会挑一个内容更加优质的公众号。
一个新读者在阅读我们文章的时候,虽然任何时候的一个点都可能触发关注的欲望,但往往关注行为都是发生在读者阅读完成之后。
中途就终止阅读还选择关注的情况少一又少,所以当新读者过来,我们首先就是要减少读者中途关闭文章的情况,最大化提高读者读完整篇文章的可能。
而制造“滑梯效应”就是我们文案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元素,都是为了让读者马上开始阅读文案直至读完最后一句话。
这就像是游乐场的滑梯游戏,从滑梯上滑下来。即便是抓住扶手,也无济于事,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当你向下滑的时候,动能就开始产生了。
这就是我们的文章要达到的效果,文案里所有的元素都必须产生滑梯效应,让你的读者无法停止地阅读文案,就像从滑梯上滑下来一样。
① 开头就让读者产生兴趣,第一句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去读第二句话。第二句话的目的是让读者阅读第三句话......以此类推。
③ 在一个段落结尾,用一个非常短的句子,诱导读者继续读下去。比如“下面才是真正精彩的部分”。
这也是内容能否留住用户的关键项。就跟线下做销售一样,一般第一次拜访客户很难直接一次性成交,往往需要4-16次的连续拜访。
而当第二次、第三次看到你的文章,发现垂直度很高,是专注于一个领域的,这个时候关注的可能性更高。
目前公众号运营一个最大的阻碍之一就是同质化太严重,不仅仅是类别的同质化、还有选题的同质化、乃至内容的同质化。
这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为公众号增加一些不同,为这篇文章增加一些不同,最好是超出预期的不同,体验起来更加满意。
另外,还有一个与其他公众号最不同的东西,那就是你的风格,或者说公众号的人格化属性,这个符合你目标用户的口味吗?
现在的读者,特别是年轻化群体,除了内容对口,还特别重视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就像结交朋友一样,他们会找自己谈得来的人。
总之,我们在公众号里可以加入更具风格和特色的元素。在固有板块下,有自己的特色,差异化特征越明显,新读者越有可能关注。
碎片化阅读时代,用户注意力总是没那么集中,读者更多的是扫描式快速阅读或者跳跃式阅读,这个时候,我们文章中的很多关键部分很可能被直接忽视掉。
就是把你图文中的核心部分重点标注出来,可以加粗,可以加颜色,可以加下划线等等。一方面让读者能够轻松看到,另一方面强化突出这些核心亮点。
这样,就算读者提高阅读速度,也能轻松get到我们文章中的重点信息,不至于一篇文章读完都没什么记忆点,导致没有关注欲望。
如果一个读者从头看到了图文结尾处,那最后关注的可能性就已经大大提高了。这个时候,如果烂尾了,那就“掉得大”。
大家知道,公众号图文顶部的蓝色公众号名可以直接点击关注公众号,这也是目前新用户关注公众号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大多数读者都是处在一种可关注可不关注的状态,这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提示就会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因为大多数公众号知名度不是很高,读者一篇文章读完可能都不知道你是干嘛的,之后会干嘛,那么他对你就是未知的。
我们是干什么的、在解决什么问题、风格调性是什么样的、主要针对什么人群、优势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背书等等。
有时候,用户“最终的决策”与“开始行动”之间,就差一个“引导”。这个时候,多一根稻草就会压倒用户的一切反抗。
公众号文章底部或头部的关注二维码(大多放底部,少数会放在头部)也是一样,附带一句引导关注的话比简单放一个关注二维码要好太多,行为指引更明显。
这个方法用来提升用户关注率是用得非常多的,就是让读者看完文章在后台回复对应关键词,获取提前设置好的东西。
如果你给予的东西确实是读者非常需要的,不仅不会受到读者的抵触,还会大大增加读者对于公众号的好感度。
比如可以像罗辑思维之前那种每天语音并推荐一篇文章;比如可以给读者准备一些资料包/工具包/优惠包。
另外,我们在文章还可以给读者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书籍、红包口令、特权服务、会员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读者看完文章关注的可能。
比如说,咪蒙结尾处有各种内容征集、新世相有晚祷时刻、槽边往事有禅定时刻、深夜发媸有话题讨论、黑马公社有上期精彩评论、蝉创意有各种无节操投票......
这都是这些大号在长期运营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小互动,与自己的定位或业务相匹配,也是用户喜欢的,可能这些形式还会自己更新迭代,但是这个运营思维是不变的。
可以在图文结尾处每天一句走心的话/小思考;可以每天回答一个粉丝问得最多的问题;可以底部征集一下读者故事,然后发布;甚至你都可以每天推荐一个核心粉丝个人微信......
这些方法我向很多人推荐过,不仅提高活跃度,还能增加粉丝关注的可能。甚至有的公众号每天底部的互动反而成了亮点,关注就是为了看这个。
比如我自己图文底部也会随机推荐之前的文章,时间充足的时候我会一个个挑与该图文最相关的文章进行推荐:
这个方法能够让读者阅读到更多有帮助的内容,也能让读者很快对你的公众号有一个内容质量以及内容方向的判断。
好了,关于“如何提升公众号图文涨粉率”的一些分析和假设就说到这,大家一定要记住,以上种种都是基于经验以及假设而来,最终是否可行,还是需要进行验证。
没什么100%放之天下皆好的解决方案,一个东西可能适合所有的公众号,唯独不适合你的;也可能偏偏就只适合你,不进行验证你是不知道的。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公众号本身现状排除一些弱影响假设或暂时无法实现的假设,然后做好规划,对最可能項进行一一验证。
比如你的推送时间已经多次优化,很合理了;你的内容升级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解决;你的内容核心亮点已经显现化了;你的文章结尾已经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形式;你的公众号介绍已经打磨得足够清晰了;你的文章底部已经给读者提供了更多丰富的内容推荐......
再说验证假设,凡是涉及到验证测试之类的,就是需要在之前基本上做一些“改变”,没有任何改变怎么会无缘无故产生变化呢?
这个肯定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但很多公众号运营者就是经常在做改变,但也仅限于改变而已,也不改变知道是否带来了变化,反正就是变变变。
那这样就会给我们的运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以及误导性,你永远不知道到底什么促使了最终的增量,只能万事凭感觉。
首先,提前确定好你的运营目标;然后确定能验证假设策略是否可行的关键指标;再然后进行新策略(改变)的制定并实施;接着统计“改变”前后测试周期内的关键数据;最后验证关键目标是否提升。
确定运营目标也就是你想通过这次“改变”达到什么目的,后面的所有步骤都是基于你的运营目标设计的。
公众号的【用户分析】功能里,我们可以统计当天从图文页内公众号名称、图文右上角菜单、名片分享、其他合计和扫描二维码带来的合计涨粉量。
很显然,这么算干扰项也是非常多。不过,可以去对比不同内容发布的涨粉量差值,间接的去评估其涨粉能力。
所以,这里我把这个关键指标定为以上合计的涨粉量差值。至于自然粉丝增量带来的数据偏差,这里在计算过程中扣掉2%-5%的影响。
注意,我们不是做科研,不需要把所有关键指标都非常非常精准的计算出来,只需要选择其中部分能真实反映目标变化的就可以了。
这个也就是我们为了达成这个运营目标的新运营策略是什么。我们要验证的就是这个策略是否有效,能够实现目标。
这一点上面我们已经给出很多分析和假设了,这里我们就来验证“给关注二维码加一句话引导”这个策略。
一旦确定测试项,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对应的做好每个策略下的详细规划。比如这个一句话引导文案是什么?准备几组文案?测试周期多久?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执行这些测试项的时候,不要同时进行,因为这样会互相干扰,不能准确的判断每个影响项是否有效以及效果多大。
这一步是最简单的,你只需要统计之前确定的关键指标对应的数据。注意在开始执行你的改变之前,一定要把之前的“改变前” 的数据做好统计。
这里,我们对验证前后的每天图文合计涨粉量做了统计, 并制成表格。(注意测试期间不要做过多的干扰,比如大型活动,如果有可以排除掉)
到这一步就是进行最后计算了,可以看到B组测试的涨粉量是比A组测试的增加158。不过,前面说了要扣掉2%-5%的粉丝增长带来了影响。
也就是最后B组引导语带来的增量相比A组引导语的差值=1661*(1-2%)-1503=124,改变前后提升了8%,经过对比是可行的。
总之,对于运营问题的解决,不能够仅凭感觉或者纯经验来实现目标,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做的任何改变是否有价值,不能只做不总结。
特别是那些别人做得比较好的策略,我们也需要拿到自己的公众号进行验证,一定要验证。简单的拿来主义有时候可能不仅起不到作用,还有可能害死你。
而大的关键影响项,比如内容方向、比如加入分享元素、比如人格化风格、比如垂直定位等,一旦测试出一个不错的方向,就最终集中火力解决问题。
商家要卖货,内容生产者要吃饭,社交运营者要变现,COSOCO历史性的联姻已是大势所趋,只有系统性的力量才能推动升级的完成,而不只是火一把就死,这是未来十年的消费逻辑。 一、...
逻辑,是文案的基本素养之一,它是文案具有说服力的根源。然而,许多人似乎更习惯以「走心」、「不自嗨」、「神文案」等偏感性的特质作为衡量文案优劣的标尺,或是以「刷屏」...
2017年,中国互联网广告份额将第一次超过广告市场总量的50%,这对数字营销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过去这一年,有一种声音被反复提及,在微信平台红利期殆尽后涨粉变得困难重重,依靠持续输出原创内容,头部账号可以细水长流般稳步涨粉,但对于长尾端的账号而言,快速涨粉几...
对于互联网运营者来说,软文相当于我们打仗时的枪,是战胜敌人强有力的武器。软文之所以叫做软文,精妙之处就在它将宣传内容和文章有料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 投资小、见效快、...
民众号软文推广不是件奇怪的事变。 但近来给朋侪帮助,发明各人在这方面实在另有许多题目,犯了不少错。 以是,本日就关于民众号软文推广方面,给各人分享一些发起。 盼望对各...
2018年参加一家教诲公司,打仗到了一个新的业务微信民众号软文推广互助和群裂变。简朴的表明一下:软文互助是指我们会凭据本身产物的调性、目的人群等去找一些人群比力匹配和会...
民众号软文推广不是件奇怪的事变。 但近来给朋侪帮助,发明各人在这方面实在另有许多题目,犯了不少错。 以是,本日就关于民众号软文推广方面,给各人分享一些发起。 盼望对各...
随着微信营销的火热,许多企业都开通了微信民众账号,但是许多企业的民众号都没有专人卖力运营,为了资助更多人可以明白企业微信民众平台怎么有用运营,分享5个法门,盼望帮到...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常常碰到如许的希奇征象: 由于老板/甲方爸爸要微信推文的数据、要转化结果,迫使运营小编跑到许多群里发红包,求各人转发。有的还为此发动七大姑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