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3招,让你的用户马上就行动起来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模型就非常适合用作这个话题,它就是福格行为模型(BJ Fogg’s behavior model)。

  福格行为模型是一个用来探寻用户行为原因的模型,它认为要让一个行为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元素:动机、能力和触发器。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并且有能力去做到,而且有能触发用户行动的触发器来提醒的时候,一个行为才最终可能发生。

  动机就是用户在期待某种回报时而行动的最直接原因,比如看病吃药就是期待早点好起来,免除疾病带来的痛苦。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用户对你的产品不感兴趣,对你的公众号不感兴趣,对你期望他们的行动完全没有动机,那压根不会用,还谈什么行动起来?

  用户期望借助你的产品实现怎样的目的?用户为什么要参加你的活动?用户基于什么理由去关注你的公众号?

  1)找乐子、2)免痛苦、3)找希望、4)免恐惧、5)找归属、6)免偏见;7)找福利;8)免焦虑。

  另外,人生来就有8种强烈的原始欲望,这几个欲望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动决策,它们是我们能利用起来的最好动机。

  总而言之,要想用户行动起来,首先我们就要提供用户需求的“动机”。激活人的某些“需求”、”痛点“或“兴趣”。

  所以哪怕你的产品、活动或某个其他广告目的很值得去尝试,但是如果改变或行动起来不是那么容易,那可能很多人都会放弃。

  这个成本往往不仅仅是金钱成本,金钱成本只是其中的一种,主要还有形象成本、行动成本、学习成本、健康成本、决策成本等。

  耶鲁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主要是让大家去校医院免费注射破伤风疫苗。他们准备了两个版本的破伤风手册,不同组拿到不同的版本。

  一组拿到的是高恐惧版本手册,里面使用了夸张的语言还配有高刺激的图片,例举了破伤风重症患者;另一组拿到的是低恐惧版手册,其语言相对平实。

  而后实验继续,这次实验别的都没变,只是实验者在手册上增加了两点内容:一个是一张去校医院的地理位置图;另一个是增加了疫苗接种的具体时间。

  然而,就是这二个看上去没什么意义的内容。最终让去注射疫苗的学生大幅增加,比例增至28%,提高了9倍多。

  而这个结果实际上是与产品本身无关,更多的是这个明确地图以及具体时间让去校医院注射疫苗这个行为,看起来更加容易达成,减少了行动成本。

  还有一个果酱实验,就是向消费者提供试吃机会。实验分为2组,一组有6款果酱可以试吃,另一组有24款果酱可以试吃,吃完全部都可以任意购买,而且是低于市场价格。

  结果,6款果酱的组,有30%的试吃者选择了购买,而24款果酱的组,只有3%的人最终选择了购买。

  原因很简单,低决策成本造就了高的行动数量。24款果酱看似更加诱人,但其实无形之中给消费者增加了决策成本,选择起来很难,不容易实现需求,最后干脆放弃了购买。

  也即是说,如果你给用户选择过多,同样会让他们觉得“不容易”,从而停止可能的行为。而这里就是降低了用户决策成本。

  所以说,要跨越行动门槛,把动机最终转化成行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用户更有能力,降低用户总体行动成本,让他们能更加便利的动起来。

  总之,除了提供足够的动机,我们还要告诉用户“行动起来其实很容易” “轻松就能做好” “很多人已经做好了”等等,这一点一定要做好。

  比如你感冒了,有了动机你可能也不会去买药,但当你看到一条新闻说最近感冒可能得XX疾病的时候,你马上就去买药吃药了。

  我们需要弄清楚用户会在何时何地使用这个产品?什么样的情绪会促使他们行动?什么样的文案能打动他们?什么样的结果是他们不愿看到的等等。

  外部触发:比较简单,就是我们直接就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那些刺激或提示语,比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内部触发:这个主要就是心理上的,在某个场景下,用户的核心痛点被再次激起。我们经常讲的人性弱点、各类情绪以及各种心理学原理都是这种。

  大量科学实验显示,几乎所有行为习惯的“暗示”都可以归为以下4类:情境、时间、情绪状态、前奏行为。

  总而言之,就是要去了解那些有可能成为内部触发的各种情绪和心理,然后去利用外部触发来促使用户付诸行动。

  现在有很多学习型社群,比如“7天改变自己”、“14天学习计划”、“21天阅读习惯养成”等之类的,非常受欢迎,而且百试不爽。

  动机:克服自身懒惰的习惯,同时解决用户的成长焦虑,和一群有共同特点的人一起进步,让自己免于焦虑,找希望;

  能力:行动起来不难,只需进群或交付一定成长金,就有专业老师及一群人共同完成。金钱成本、学习成本、行动成本都很低。

  触发:头部引导关注、公众号推荐语、关注二维码加一句话引导、给读者准备35G新媒体学习资料、增加话题互动了、底部文章标签、核心亮点加粗等等都可以触发。

  前不久八一建军节,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腾讯天天P图开发出个晒军装照H5,刷爆了朋友圈,估计是上半年最火的一个H5了。

  能力:行动成本很低,只要输入一张正面照片,马上能合成出不同年代扮相的军装照,既不用化妆,也不用P图。

  题好文一半,这个说法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应该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现在公众号图文打开率越来越低,可以说提高点击已经成为了公众号运营生死攸关的问题。

  动机:解除疑惑/好奇心、寻找利益、获得好处、查看新闻、获得情感慰藉、学习实用技能、寻找认同、关心热点等等。

  触发:与动机对应,让用户点开标题的触发器就是:制造悬念好奇、与“性”相关、与“我”相关、反常识开脑洞、追热点傍大款、运用对比、突出利益、营造紧迫气氛、强调稀缺性、利用大V背书、标题前后添加修饰词、暗示危险、直接标明受益人......等等。

  电饭煲在日本刚刚诞生时,主打便捷的卖点,但是销量不佳。之后调查发现,原因在于家庭主妇觉得使用电饭煲非常损害她勤劳的形象,婆婆会认为她在偷懒。

  后来,商家就主打让米饭更加健康的卖点,电饭煲才得到了普及。实际上电饭煲做饭未必更健康,但商家的策略帮助消费者绕过了形象成本。

  能力:这个案例其实是没有改变金钱成本、学习成本之类的,而是帮助消费者降低了购买的形象成本,这是关键。

  触发:首先就是吃饭时间点的触发,然后还有工作忙或在家不想做饭的触发,还有一个触发器就是各种打折、各种补贴、各种积分制、各种送优惠劵。

  总而言之,只有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并且有能力去做到,而且有能触发用户行动的触发器来提醒的时候,一个行为才最有可能发生。

  关注木木老贼,新媒体营销运营更轻松,新鲜、有趣、有料。给在理想道路上努力打拼的营销运营人,加点燃料。还有惊喜等着你!

  商家要卖货,内容生产者要吃饭,社交运营者要变现,COSOCO历史性的联姻已是大势所趋,只有系统性的力量才能推动升级的完成,而不只是火一把就死,这是未来十年的消费逻辑。 一、...

  逻辑,是文案的基本素养之一,它是文案具有说服力的根源。然而,许多人似乎更习惯以「走心」、「不自嗨」、「神文案」等偏感性的特质作为衡量文案优劣的标尺,或是以「刷屏」...

  2017年,中国互联网广告份额将第一次超过广告市场总量的50%,这对数字营销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过去这一年,有一种声音被反复提及,在微信平台红利期殆尽后涨粉变得困难重重,依靠持续输出原创内容,头部账号可以细水长流般稳步涨粉,但对于长尾端的账号而言,快速涨粉几...

  对于互联网运营者来说,软文相当于我们打仗时的枪,是战胜敌人强有力的武器。软文之所以叫做软文,精妙之处就在它将宣传内容和文章有料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 投资小、见效快、...

  软文标题要怎么写才气吸引眼球,引人留意呢?我信赖这个题目是许多自媒体新人急需知道的一个题目。我写软文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也不短,前前后后算下来3年时间,只管每周累的跟...

  软文标题要怎么写才气吸引眼球,引人留意呢?我信赖这个题目是许多自媒体新人急需知道的一个题目。我写软文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也不短,前前后后算下来3年时间,只管每周累的跟...

  一篇好的文章不管是对付网站的seo网站优化照旧企业的品牌曝光来说都黑白常有用果的,就好比前些年的蓝翔技师学校以及如今的杜蕾斯、江小白等这些企业都是软文做的非常好的。并...

  一篇好的文章不管是对付网站的seo网站优化照旧企业的品牌曝光来说都黑白常有用果的,就好比前些年的蓝翔技师学校以及如今的杜蕾斯、江小白等这些企业都是软文做的非常好的。并...

  天下苦流量久矣!这不但仅是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哀叹,更是各品牌营销职员的真实心声。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如今获取流量的本钱越来越高、越来越难,怎样获取更多的流...

上一篇:QQ营销7天圈粉10万实操案例
下一篇:「察布查seo」买房的希望就落在了网赚的身上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