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设计统筹思维,帮你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说到统筹,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每天早上上班的情况:需要在繁忙的人群中排队打卡进入办公区,到达工位后需要打开电脑,需要输入密码,需要安顿便携包,对了,还需要去打杯水喝。对于诸如此类的相关事件,你一般是怎么安排呢?稍加分析下,不妨看看下面的步骤:

  以上第一步,你通过简单的计划,提前准备,缩短了整体队伍的停留时长。假想一下,你若是在轮到自己的时候再到包里翻寻工牌,不仅让自己尴尬,还影响了后面排队的人,是不是很难堪,这一步体现的是规划串行事件,需要分析事件发展并计划应对;而后的一系列步骤里,你在不能缩减的电脑启动时间里,完成了其它事件(当然如果你的电脑启动飞快就另当别论了),节省了个人时间,这体现的是规划并行事件,需要通过解析事件关系,对任务进行抽离分类。我们通常说的「业务模块化、任务拆解、资源配给」便是对这两种方式的综合应用。

  在上班这个简单情景中体现的便是统筹思维的运用:通过合理精细的规划安排,提升个体或整体效率。这个整体既指团队整体,又指项目整体,包含产品未来的可见发展。

  交互设计师作为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上下游串联角色,在解决方案的设计、传达、执行中积极主动的进行设计统筹,能极大的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很好的训练并提升自己的设计思维。

  我们知道,产品需求方案都会规划优先级,这其中一方面体现需求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制定了需求的当下安排和未来规划。

  设计师拿到需求方案,首先要做需求分析,这个分析分为两个步骤:需求的合理性分析、需求规划对设计的影响分析。

  既然需求有了优先级的划分,匹配到设计方案上自然也就有了扩展性的要求,设计方案的扩展性大体可分为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

  深度上需要考量设计关联,注意保持设计的延续性,合理选择设计形式并预留扩展空间。比如对一个列表的设计,当前数据量比较小,无需分页、无需各种排序筛选功能、无需批量操作,但在进行设计时则需要全盘考虑,尽量按全功能布局,以使当下和未来的关系简化成元素的加减关系。

  广度上则需要做好模块化的页面布局规划、模块的通用性提炼和个性支持。比如首页各类推荐维度内容的附加;一致而又呈现丰富的各类专题模板等等。

  当然,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方面,在很多场景中设计方案的选择实际会复杂得多,往往难以兼顾,这就需要结合迭代周期进行统筹选择了,比如对个人主页的资料展示,从纯文字过渡到图文并茂,会有不同的展示形式和空间要求,如果这个过渡周期很长,那就要适当牺牲扩展性。

  总之,设计方案需要能很好的应对需求规划,保持合理的灵活性,尽量符合完善型的渐进设计模式,而避免推倒重来。

  用户行为统筹是在每一个流程中规划和引导用户。这就好比围棋博弈,每走一步都要思考对方的反应并规划后续对策。

  比如我们设计一套登录流程,当用户反复输入都登录出错的时候,一般的处理是提示「账号密码错误」;进一步的提示是猜测为什么错误,比如是不是开启了键盘的「大写键」,是不是选错了账号;如果还是没解决,那就要引导进行密码找回的的流程了。

  再比如我们设计一套注册流程,如果注册需要提供的资料并非用户轻易可获得的,那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提示,告知用户需要提前准备好,而在设计保障上则要提供好信息的分段保存机制。

  以上两个例子归整起来看实际上是在处理用户「当前、之前、之后」的问题,即用户当前要做什么(登录/注册),过去的准备(登录信息有误/注册资料准备不足),接下来该/会怎么做。其中「当前」是确定的,「之前」在我们或强或弱的记忆中,「之后」在我们或明或朦的期待中,都具有不确定性。而用户行为统筹就是要在不确定中寻找并解决可能性。

  设计制作涉及的是交互文档的输出,我想对大部分交互设计师来说,这一部分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自然也是最有可能通过统筹改善效率的。交互文档是做什么的?大多数时候交互文档是线框图的低成本可视形式,用于方案的沟通、评估和开发的。既然是低成本和讨论用的,那就需要能快速完成、灵活高效的修改。

  相信不少交互设计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这2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吗?这个可以共用的吗?可能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还有很多时候,某个元素需要调整,而这个元素遍及n个页面,比如全局导航调整入口顺序、增加入口等。这两类问题实际上是对交互设计师结构化思维的要求,毕竟常常专注于用户思维,在这一点上是缺乏组织的平铺直叙型思维。

  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可以用来训练结构化思维:制作文稿的时候,凡是有共同元素且会被频繁用到内容都组织成同一母版(交互工具Axure里有个「master」功能正好可以满足),这样随着设计制作的深入,很多不同页面的内容就成为这些组织起来的构件的组合了,而且复合组件、模式、通用模块直接顺理成章的产生,于是,面对修改或发问,你都可以自信应对。

  设计制作的另一方面是对产品逻辑的处理,对产品的逻辑处理是基础也是重点。交互设计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处理好各种逻辑,让技术工程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实现,而不是发现逻辑漏洞上。

  比如文本框,看到文本框,要立马想到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类型、长短、非法关键字、发送频率控制等。

  比如图片。看到图片就要想到获取方式、截取压缩还是等比压缩、图片获取失败、图片小于缩略图尺寸等的处理。

  看到下拉的Suggest List,要考虑什么时候默认选中、什么时候默认不选中、键盘的触发支持。

  基本逻辑需要做到条件反射,做到无需思考就能跃然纸上;显性逻辑只是简单从文档中获取;而关联逻辑则需要深入理解产品的各个功能脉络,需要对考量疏漏、思维盲点进行总结方能提高。

  前阵子有同事急切地问我:走查时间这么短,根本看不过来,怎么处理的?我说:并不需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性查看即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的普及,项目团队中各职能角色都已对用户体验有了足够重视,开发工程师常常会从用户角度以「局外人」视角提供设计方案的优化,测试工程师也常在用例梳理过程中提供体验细节处理上的设计疏漏,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讲解时也要多进行设计思想的传递。

  面对疑问,多一层「为什么?」,再多一层「为什么?」的进行疏导解答,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一点一滴地逐步建立专业和值得赖的合作关系,促进团队的共同成长。这样久而久之,项目团队中对体验质量的管控将不再以设计师为唯一,而成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自发要求。所以,对主流程的设计实现通常都不会产生问题,多数问题会集中在一些「边角料」的细节处理上。于是,走查的重点便具有了选择性:

  我们之所以要统筹一件事,无非是为了缩短时间,所以需要有个外部触发或主动意愿,比如需求总是变更、人员紧缺任务紧急。而既然和时间有关,那进行统筹就以此为线索进行:

  将这些任务或元素进行归整(时间、逻辑先后、关联程度、资源配给),设定并行任务事件、串行任务事件。

  曾有段时间,公司饮水机离我的工位比较远,于是我会在去洗手间时带上水杯,途经打水处将水杯留下,待折返时顺便装水,后面的事各位应该可以猜到:常常是回到工位要喝水的时候才发现水杯没了——忘在了打水处。这个统筹失败比较容易理解:这2个任务缺乏关联且都需要有意识的关注。但后面经过多次实践,强化练习,这样的安排得以顺利完成。

  统筹思维需要在提升效率的意愿下不断主动实践,强化训练,形成习惯。在习惯的指引下,面对类似场景,我们将可以一面关注其它事情,一面在几乎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当前任务。

  日常生活中,统筹思维的应用也无处不在,比如公交车即将到站时,你是会提前准备好公交卡或零钱,以节省上车时间,还是我行我素,上车了在门口堵着翻遍大包小包地找公交卡;在食堂吃完饭,你是会提前将碗中残食置空、多个碗叠在一起,以节省餐盘回收时间,还是会保留吃完时的原状,在回收处手忙脚乱的倾倒剩余食物。

  时常对比 「找下伤害」,如果一个方案或一件事别人需要一天,而自己需要二天才能做完,差距在哪里?或者自己预估需要一天,实际上一天不到的情况下,不加班能不能做完?统筹思维的运用或许没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但至少可以改善,让你变得更好。

  网站在前期的时候都是很难上排名的吗,那么是因为你的网站基础优化都没做好,怎么可能会有排名呢,首页说到了基础的优化那就要从根本的地方说起。前期就是先把网站的设计和网...

  随着情人节的结束,2月份的设计圈干货大合集悄然更新。新的工具新的资源,依然是以往的分量,依然是相同的味道。和过去的合集相似,免费的素材、工具、服务占据了列表中9成的...

  每个网站都是由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页面构成的,当用户打开错误链接的时候,网站的404页面就派上用场了。一个可靠的404页面在告知用户他们走错地方的同时,还应当引导用户继续浏...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如何用Axure实现上下滚动效果。 如何实现上下滚动效果: 让内容在显示区域滚动; 内容面板没有接触到顶部时,让内容面板移动至顶部; 内容面板接触到顶部,没有接...

  你还在加班为每一个小功能的实现自己“码码码”吗?今天想早点下班的你,快来看看我最新发现的工具包吧!有了他们,这些功能你只需要直接用,或者用一点时间把他们优化的比作者创造时更...

  二哈讲述了广告业务的流量提升,在讲述提升广告点击率的时候,提到了迎合用户喜好的概念,本篇就来说说如何迎合用户喜好吧。...

  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新闻聚合产品?文章介绍了制作极简的新闻聚合产品的7步骤,好奇的你和我一起来看看。 你知道在三四线的县城,用户在哪里看新闻么?不是在今日头条里,而是...

  响应式网页是一种对于设计的全新思维模式,响应是双方的,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设备的性能、Dom节点数量、屏幕的大小等。 1、如何理解响应式设计(RWD) 响应...

  产出不等于产品,在产品设计中可能我们无法使用户对产品完全获得宜家效应,但我们可以通过宜家效应的思路,一步步引导用户使用产品,为产品投入时间心血,为用户找到存在感和...

  @DesignerSeany :今天我将从大家经常用到的百度外卖(iOS v4.4.1)说开去,阐述我自己分析一款App时运用的思维逻辑和过程,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希望能给新手朋友们一些思路。 信息架构梳...

上一篇:PC端网站如何进行数据埋点
下一篇:苏州凤巢网络通过实例讲解让百度收录内容页的方法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