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市场白皮书

  中国营销传播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互联网、社交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崛起,对营销传播市场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传统产业链的重新塑造,交易代理渠道的逐步弱化,以及广告主与消费者拉近距离后的直接交流,使传统媒体不再掌握主导话语权。爆发式增长的媒介接触点数量,以及信息传播的扁平化与透明化,带动了企业营销需求的变化。总体来看,推动中国营销传播市场变革的宏观要素有三大力量:

  1. 经济转型推力:中国将向消费型社会转型,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作为营销传播市场的主要客户,服务业和消费品行业将受益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

  2. 技术革新助力: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大环境之下,数字媒体影响力超过传统媒体。传统的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力逐渐衰弱并持续弱化,消费者购物需求的产生、购物信息搜寻与交易都越发地依赖数字媒体。

  3. 消费水平支撑力:中高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区域间人均消费力水平不断接近,并伴随着收入提升、住房消费的理性回归和社保体系的完善,目前被挤占的年轻消费人群需求将得到释放,尤其是85后将成为2025年最重要的营销对象群体。

  1. “去中介化”: 广告主可绕开中介机构,与媒介进行直接对接,实现“去中介化”,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而程序化购买平台则进一步削弱了代理机构的媒介购买作用。

  2. 线性转向非线性消费: 移动端、社交媒体和O2O三大势力的崛起,新一代数字媒介的双向沟通特性放大了消费者声音,使“权力”由企业向消费者转移,驱动了非线性消费,因此企业需更好的了解消费者以提升销售转化。

  3. 一站式代理模式崛起: 中国广告主业务近年来呈现出逐渐趋向集中于少数代理商的趋势,寻找对销售结果负责的“一站式服务”营销合作伙伴的需求日益强烈。对营销代理机构而言,需要由被动执行向主动提案转变,快速构建商业智能服务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获取营销预算。

  4. 营销传播价值链重构: 传统的营销价值链正发生三种类型的重构和异化: 一是现有环节产生新的内涵,如消费者洞察环节的颗粒度可以从群体演进至个体; 二是不同环节之间的融合,如广告、公关的边界模糊与社会化营销管理渗透到营销活动全程; 三是新的价值环节涌现,如电商及O2O服务市场的出现,技术类营销机构的出现等。

  5. 营销传播行业格局转变: 媒介购买的比重将下降,而商业智能等业务的比重显著上升。未来最有增长潜力的四个细分领域分别为电商服务、O2O、商业智能以及程序化采买。

  6. 产业链扩张: 传统大型营销传播机构已积极推进数字化朝产业链扩张,通过建立数字采买技术、社会化营销、大数据分析等关键能力,由传统的“卖广告位”、“堆人头”模式转向“销售伙伴”模式,构建“一站式”的服务能力。此外,互联网巨头也正在积极布局营销服务市场,凭借其庞大网络客户基础、成熟的数字技术和平台以及成本优势,成为社会化营销管理的赢家。

  未来,营销传播市场的马太效应将加剧,传统广告市场增速将继续走低,而新兴互联网广告市场将领跑整体广告市场增速,媒体社会化,广告移动化,内容细分化将是大趋势。如何在变革中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打造相应能力和组织结构,并建立持续竞争力,是营销代理机构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打造商业智能服务及一站式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实现销售转化。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构建持续性核心竞争力,营销代理机构需要在实现业务模式转型、规模化发展、资本运营能力提升、全球化运营拓展等多方面进行积极的投入。

上一篇:电子电器行业网络营销推广技巧
下一篇:打造网络营销的四大步骤是核心精髓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