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触过的这么多企业中,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的有意识的、系统化的针对这每一级转化率设计目标,并去积累数据,分析数据。 在管理过程中,三级转化率是工作效果的表现,而达到合理的转化率,重点在于过程控制。对于有经验的电商管理人员来说,这三级转化不难理解,但在实操过程中却很难下手,难就难在结果可以统计,过程却难控制。
流量是越精准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低质量的流量势必分散转化环节的精力,导致后端的转化环节的效率降低,客服人员把接待浪费在了无关的阶段上,业务人员把精力浪费在了低质量的询盘上。
客户分析从需求分析入手,做出准确的客户角色定位才能够分析出准确的客户需求,进而确定客户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与你产生联系。比如,我们把客户角色定位为某个行业的技术人员,那这个技术人员所要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布局的内容,定位为采购人员,那采购人员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布局的内容。要知道这类角色的人在哪里,做什么,关注什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做出匹配他们需求东西来。
成本分析是中贯穿在整个电商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要把有限的资源倾斜到成本最低的地方。成本分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询盘成本,订单成本,渠道成本,区域成本,产品线成本,人力成本等。通过成本分析来判断哪个渠道推广的好,哪个渠道可以砍掉,投每一类词的原因,着陆页的设计等。
成本包括询盘成本和订单成本。询盘成本主要是渠道类的询盘成本,可以得出那些渠道要投入与产出的效果,哪些要加大推广力度,哪些渠道要砍掉。每一类询盘成本都有一个边际最大化,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这个边际临界值。
询盘成本,直观上的成本=推广费/询盘量。对公司运营来说,应该是推广成本=(推广费+人力工资+运营成本(电脑,水电,网络费用等)+管理成本)/询盘量。询盘成本也可以按照渠道、产品,区域进行细分,根据投入的资金、人力核算出详细的询盘成本。
订单成本再细分可以分为区域性订单成本、行业订单成本,产品线订单成本。需要统计分析不同产品线、不同渠道、不同国家和地区来的订单成本。产品可分为好几大类,产品下面包括区域的,渠道的,代理商的等。细化每类的订单额,利润,成本等,方便进一步的优化市场推广投入。
成本分析也有一套过程控制法,有一套数据模型来记录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为下一步优化调整做支撑。
转化工作是整个工作的重点,分为询盘转化和成交转化。转化高意味着销售额的增加,利润的增加,成本随之降低。
流量到询盘转化是第一阶段转化,这个阶段转化需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访客引导转化的设计,二是首次接待的转化设计。比如:网页设计是否专业,能否与客户需求相匹配。要知道访客通过什么渠道和关键词进来,如何引导客户去访问他需要关注的东西,比如什么地方放什么东西,视频,图片,FAQ,数据,电话,邮箱,留言表格,案例,留言互动等,都需要放什么内容,如何布局,这些都是根据目标网页给什么人看开设计的。转化设计是在访客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从栏目设计,到单页展示,都是有目的性的围绕着你定位的客户展开的,客户是谁?他们关注什么?我看过那么多我那个站,可以负责人的说98%的企业网站,移动站都不合格。
首次接待的转化设计,访客到页面,如何引导访客主动给我们联系这是第一步,不管是客户打电话,发邮件、主动发起会话还是留言,这些我们都称为被动需求,被动需求是精准度较高的一类询盘,应该重视。但被动询盘中往往会被忽视的一直情况是,这类询盘的质量表现的不够高,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这里需要提到的一个标准就是“询盘标准”,后面详细讲询盘标准。首次接待的转化环节的要求是及时、专业。专业是最核心的要求,在我设计的流程里面,这个环节一般是用专职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对产品和行业的专业度要求很强,可问题的回答一定要建立初期的信任,我们就是做这个的,我们是专业的。及时是最基本要求,一般要求在客户还在状态的时候介入,还在状态简单做个要求,30分钟内完成初次沟通,4个小时是时间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