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运营总监:垂直社区浪潮已经过去?怎么

  时代,垂直社区更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移动互联网初始阶段,当Web2.0 还在迷茫如何适应mobile时,垂直社区便悄然兴起。

  究其起源,是移动互联网连接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其兴趣各异,更为分散,不论大众小众皆可连接。针对特定领域及特定范围人群的垂直社区应运而生。

  垂直社区的核心及生命力的来源是用户,可谓起于“用户”,而其后续发展却也因用户而受限——垂直细分的用户群的确使得社区定位更清晰,更具有针对性。

  但目标用户基数不够、市场日渐饱和也是垂直社区后续发展的一个“绊脚石”。在垂直社区已经经营到“此山我为王”的大佬地位时,首要考虑的便是如何拓展用户群体,如何在牢牢抓住核心用户群体、巩固外延第二层用户群体的同时,竭力触达大众用户,扩大用户群体量级。

  成也“用户”、败也“用户”。垂直社区乃至整个社区运营都要以“人”为核心、致力于经营不同层级间用户的关系,使其更自然地水乳交融。

  但,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用户构成越来越复杂,用户行为习惯千差万别。怎么去满足这些平常风马牛不相及的用户呢?用怎么样的产品和运营的手段去让这些用户和平相处,同时还能碰撞出更多的价值?这是大部分身处于“转型期”的垂直社区的苦恼。

  提供一个垂直社区发展之路,经过了五年发展,它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社区领域内的佼佼者。而面临科学垂直领域的饱和,它也在寻求转型契机。

  在此过程中有大家“似曾相识”的困难:好不容易培养的KOL,翅膀长硬了要飞了;垂直类专业性内容传播好难!不同层级之间用户互动成本怎么这么高……

  第二阶段,通过建立垂直社区的方式把科学爱好者引进过来,让这些核心的作者用户和他的科技爱好者粉丝进行很强的互动,彼此产生交流和激励的效果;

  第三个阶段,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也面临转型阵痛期。通过利用新媒体和垂直的生活化的一些新孵化的产品,去不断的去探索新方向,用生活来触达大众用户。

  从2010 到 2011 年底,果壳网是以科普作者为中心的运营。科普作者群体即前期果壳网的核心用户群。

  果壳网的起步期定义是媒体,而媒体的品牌价值的落脚点就是优质的、有权威性的内容。因而更加关注作者的需求,所有运营工作,都是围绕着核心作者进行。

  提供优质内容的核心作者分成 2 类:第 1 类是传统的科学研究者,愿意做科普并供稿;第 2 类群体,是大专院校教职工、活跃在企业中的科研人员。他们有科学的背景,且十分关注生活,能提供同老百姓的生活相结合的热点内容。

  我们将核心用户定义为互联网的“科学明星”,并将运营重点放在“科学明星”(核心用户,内容生产者)同粉丝群体(普通用户,如科学爱好者等)之间的互动上。此时,果壳网的的社区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并无一个成型的社区产品。

  二是成为明星思想的放大器。粉丝可能会通过分享、再创作去传达科学知识和精神,这对我们科学作者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因而我们认为,造星最关键的步骤是为他们找到一群铁杆粉丝。我们当时集中精力去做这件事情,并称之为“科学造星运动”。

  最重要的鉴定标准即是否认同“明星”的价值观,不论明星的价值观是健康或或是颓废的,民族或是洋气,只要其认同,则其为一个较为优质的粉丝。

  粉丝同明星或之间的互动是通过譬如线下接机、送花、消费明星衍生品牌相关产品等互动进行的。通过追星,粉丝在宣告自身的价值观,并强化“粉丝”角色形象。

  比如说果壳网和科学达人的价值观都是希望让大众了解科学,用科学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是一种不谋而合的观念。社区靠价值观来“绑”住用户群体,用户则通过彰显价值观来增强并表达归属感。

  帮助科学家、科学达人用户建立传播渠道,提高个人影响力。企业需要其贡献内容来去彰显科学性,同时对方也需要企业来去为他的行为来背书,为他扩大影响力。两者为共生关系。

  打个比方,在2010即为科学家拍摄职业写真,请戏剧导演指导科学家演讲的技巧,提供专门的 PPT 服务团队,来帮助其来打造 PPT 的逻辑、形式感。

  社区建立的初衷是聚集散落在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等果壳网的粉丝。社区产品建立之后,科技爱好者及科学作者的用户身份认同得以强化,有机会在一个场景下交流。在这个阶段,运营比较传统,包括两个方面:

  塑造好榜样以供大家模仿,是较为常规的运营手段。塑造榜样让用户明确的知道,什么样的用户是社区欢迎的。

  科学社区的特殊性在于,科学作者群体不太好模仿。因而在塑造社区榜样时,我们尽力使其形象丰满、更具亲和力,除了科学、科普方面的建树外,还包括生活趣事、兴趣爱好等。

  垂直社区运营的困难包括专业性内容传播难、不同层级用户之间互动难、社区新人成长难、产品推广难四个方面。

  作为科学类垂直社区,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学内容,并不是很有利于传播。对于科学爱好者而言可以接受,但再向更外层、更浅层的用户群体传播就会遇阻。这也是其他专业性垂直社群同样需要解决的。

  一是有的话题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话题,不太适合讨论,譬如“物种起源”方面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难产生互动讨论。

  二是用户之间的地位不对等造成用户之间交流的心理门槛。科学作者在领域内是权威专业的,经常会带着一定的 Title,专家、教授或者是一个博士。别的普通用户或者科技爱好者很难平等和他去进行交流,造成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比较难。

  在社区里面,新人的成长本身就比较难。需要首先设定好一个明确的路径,各种各样的运营工具帮助他成长。比如让新人多去参与,引导他发有价值的内容,并帮他传播内容,帮助其培养社区内的个人影响力。

  科学传播市场是有瓶颈的,如果单纯做科学传播的话,喜欢科学的人是有限的,产品很难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去延展,这是第四个难题,也是垂直社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首先,在内容传播和产品推广的方面,更多结合社会热点。有一句话说,结合热点其实是一个社区运营的良药。在我看来,这不一定是万能药,但是很好用的手段。

  科学只是一个属性、一个标签,而热点是大家最关注的,把果壳垂直社区的一个主题和社会热点想办法结合,让主题去借热点的热度,能够扩大它的传播范围、吸引更多的用户交流。

  其次,运营上寻找专业内容和生活的结合点,传播科学生活而非科学知识本身。用户对于科学本身的需求只有两个,教育需求、资讯需求,这两种需求都比较弱。但在科学生活的维度,科学可以帮助指导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才是用户需求的痛痒点。

  在垂直社区后期运营中更多的关注科学对生活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传播一个科学知识。比如果壳的谣言粉碎机、健康朝九晚五、两性及情感方面的一些尝试,都是在找科学和生活的结合点。

  在垂直社区建立过程中,已经沉淀了不少很有活力的社区。而第三阶段要做的就是从社区中挖掘用户需求,找出优势所在,将其转化为很垂直、很独立的服务,将优势方向外拓展。

  在这个阶段开发了不少项目。在面向大众用户运营的过程中,科学只是变成了果壳的一个特性和标签,并不是全部内容。科学是为改变生活这件事而服务的,而不是目的,这是面向大众运营的最主要的策略。

  2014年初,公司内部被分为两套机制:传统业务及内部孵化机制。通过内部孵化机制,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提交自己产品想法,主题是使科学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

  前前后后孵化的30多个项目,MOOC 学院是教育方向的 ,果壳实验室是创客和创新这个方向,果壳空间是创业方向,知性是两性情感方向,研究生是怀孕备孕方向,健康朝九晚五是健康方向的。利用积累的优势和果壳网的品牌背书,能为这些方向来去做一个很好的冷启动,让它的冷启动变得简单。

  第二点是抓住新媒体整个平台增长的红利,内部有一个项目叫 NMB 项目,负责新媒体的运营。这个项目 4、5 个同事在做,主要是降低内容的阅读门槛,用互联网的语言来运营这些内容,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终端用户直接互动。

  第一点是要明确不同的用户在社区中不同的诉求,诉求有两种,一种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是物质层面的。

  物质层面的需要,比如在社区里你是不是能减少时间和成本,是不是可以提供别的地方提供不了的东西,或者得到经济收益。

  对不同群体到的需求要清晰和明确。明确不同群体的需求以后,我们可以想一想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运营手段来去满足这些诉求。

  我提供一种思路。首先定义一个适合这个社区内所有人群的社区价值观,这个是一个基础。不管运营做的多好,产品多有吸引力,投了多少钱去激励用户,如果价值观没有定义清晰或价值观不能覆盖所有用户,一定会出问题的。

  第二点是鼓励用户去产生符合社区价值观的行为,或者交付物。优质的内容就是一种交付物。用户的评论、点赞就是良性的行为,这些都需要有非常明确的产品的设计。

  确保这些交付物能够让普通的社区的成员受益。一般的优质的社区的交付物,基本上都是内容,比如小咖秀是视频的内容,语音沙龙是语音的内容。交付物的生产者基本上都是核心用户,就像果壳网的科学作者。受益者基本上全都是普通的这种社区的成员,如何让普通用户找到需要的交付物,来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

  先去定义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下,让高级的用户产生有质量的交付物,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去得到精神层面上的激励,然后这个交付物可以让我们的普通的用户得到收益,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

  第三点就是大部分的社区,用户会有明显的分层倾向,不同的用户群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冲突。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呢?

  常用的方法是用子产品去分流一部分用户。假如社区中特别高级的用户,觉得越来越多的新人进来了,社区特别low,不愿意玩了,可以做一个新的产品把用户导过去,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

  第二个就是不让用户之间面对面交流。把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放到一个群里面交流,效果非常不好。因为他们虽然价值观一致,但是在思想层面、社区的经验和权威性上完全不对等。那我们怎么做呢?让普通用户去针对高级用户产生的内容,进行交互,而非人之间面对面交互,这样能在一定意义上避免用户群体差异造成的一些互动的障碍。

  快速通过百度、360、搜狗站长平台内的官网认证,技巧和方法及工具。帮助您解决眼前的难题!...

  你拿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入职的时候听着上司和老板的宏大蓝图,你信心满满,相信自己的才高八斗聪明绝顶,定能将这份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跟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Airbnb已经成立一段时间了,但还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整个公司的营业收入,每周都只是在200美元的水平上徘徊,而且三个创始人还要分这么一丁点钱、靠这笔钱生活。...

  在上述域名中,红色字体的部分是一级域名,蓝色字体+红色字体是二级域名,绿色字体+蓝色字体+红色字体是三级域名。想要仿照淘宝,其中只需要做一个类似于上述的三级域名。...

  在新榜,一个整合微信公众号文章数据信息的平台上,我们抽取了最近的科技热门发布文章,于是在截止2015年12月28日下午五点的时间内,前20篇的热门文章中我们发现了9篇与手机行业相关,其...

  摘要: 在行切的是一个切切实实存在的社会痛点。通过传统的二度、三度人脉,依靠刷脸和请客来解决问题的方式效率确实很低。在行就是通过这个简单粗暴的方式,为有需要的人直接对接解...

  随着社区的发展,用户们对于小红书帮忙代购好评商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到2014年8月,小红书终于开始试着用“秒杀”抢购的模式试水电商。当时,他们尝试卖的第一款产品是在社区里“特别红...

  这是一次正经而严肃的采访。 知乎上与两性相关的话题 64000 多条、学术派的果壳网知性社区的微博粉丝有将近三十万、百度搜索「两性」可得到上千万条结果当然在净网行动下,可见的内容基...

  来咱们运营者论坛一个星期了,看了大家的经验分享,都是十分的精彩,突然间感觉压力山大啊,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 说实话我真正开始做社区运营也就半年的时间,还记得我当初...

  如果你要运营一个社区,那就控制成员不要在里面流露出优越感 本文由 Medium 和 Adam Marx 授权《好奇心日报》发布。Adam Marx 是一位诗人、艺术家兼 Glipple, Inc.公司的创始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上一篇:2018年企业营销网站达533万个
下一篇:网络营销品牌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四大重点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