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的网民流量缓冲下,现如今各个媒体渠道的增量用户开始放缓,不管是新老企业在获取用户上的难度都将日益加大。同时随着一些传统网络推广渠道比如百度、今日头条自媒体等依靠流量广告来获取用户的成本也在提升,但效果却成反比形式的下降。
常规的收录,如SEO,ASO,品牌专区都值得一定的投入。另外长尾的流量洼地,一直值得不断尝试,速度越快,找到的洼地越多。
新用户获取越来越难,而老用户正变得谨慎。比如一些用户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使用某一个品类的几款APP,想要杀入这个品牌的新产品,就非常困难。早先通过降低门槛,有趣尝鲜的方式,已经开始失效,用户并不买单。这对产品的品质和口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要求产品和品牌进行在升级和改造,每一丁点的产品提升,都会节省大量的广告费。
即便是说在用户规模增长压力的情况下,也不是一定要用这些流量型广告才能马上获客,单是微信公众号的营销价值,就基本可以满足企业的效果获客需求。而且你还可以依赖从线下到线上的各类品牌资源,诸如地铁公交,影院机场,分众楼宇,电视,视频,APP开屏等。
内容营销应该充分受到重视,不仅仅体现在依托于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大面积的曝光和连接,更重要的体现在依靠持续的内容沟通,逐步让用户对品牌形成认知和偏好。
所以基于这一点,2017年的市场部门应该以内容营销为主导,逐步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渠道创造新的内容,深入挖掘具有内容影响力的各类KOL与博主,在传播策略上,尽可能采用密集式单点突破。
在运营方面,由于存量用户是竞争的核心,如何维护好存量用户显得越发关键。消费升级的情况下,用户越来越在意品质,越来越在意节省时间,对价格反而不那么敏感,会员普及率会进一步攀升。所以基于老用户的会员精细化运营,会是下一个重心。与此同时,进一步挖掘老用户的消费潜力,提升用户的ARPU值也是下一个重心,而不是一味的扩大用户规模。
要实现这些,强大的数据分析,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有创意的活动策划,人性化的客服体系,都缺一不可。